最近市场里最热闹的板块,大概就是那些名字里带“光”带“算”的,前段时间坐的是喷气机,这几周坐的是过山车。我一个做实业的朋友,年初被我念叨烦了,顺手买了点,上个月吃饭时还红光满面,说总算体会到什么叫“时代红利”,这几天在微信上问我,说是不是要“落袋为安”,言语间有点慌。
这种感觉我太熟悉了。一个东西涨得让你怀疑人生的时候,你每天想的是“还能涨多少”,盘算着什么时候能换车;等它跌得让你怀疑人生的时候,你每天想的是“还会跌多少”,盘算着这个坑得拿什么来填。人性的开关,就在这一涨一跌之间,被拨来拨去。
恰好这时候,高盛这种浓眉大眼的机构出来发了个报告,给这个板块里最粗壮的两棵树,中际旭创和新易盛,又浇了盆“营养液”,说不但维持“买入”,还把目标价抬了抬。市场的情绪一下子就变得很微妙,本来在悬崖边上瑟瑟发抖,结果脚下突然多了一块看似坚实的垫脚石。恐慌的人觉得是救命稻草,想上车的人觉得是发令枪响了。
但我想先停下来捋一捋,这种时候,一份投行报告,到底意味着什么?我们到底该怎么“翻译”它?
我们得先算明白一本账,而且是三本账。
第一本,是看得见的“金钱账”。这很简单,股价回调了,账面浮盈缩水,甚至由盈转亏。高盛说未来还能涨,你如果信了,现在加仓,未来的潜在收益可能更高,但潜在的风险也同步放大了。这笔账,大部分人都会算,无非是盈亏概率和赔率的问题。
第二本,是不太好看见的“情绪账”。这笔账算起来就复杂了。追高进场的人,这波回调带来的“情绪亏损”是巨大的,焦虑、自我怀疑、悔恨,这些东西会严重干扰你的判断力。而空仓看戏的人,之前是“踏空焦虑”,现在是“幸灾乐祸”混合着“上车冲动”。高盛的报告,对前者来说是“情绪按摩”,暂时缓解了痛苦;对后者来说是“情绪催化剂”,放大了上车的欲望。但无论哪种,你的决策都被情绪牢牢绑架了。一份报告,成了你甩锅给自己情绪的完美借口——“不是我要买,是高盛看好”。这就道义有亏了,投资是自己的事,不能让华尔街的分析师替你背锅。
第三本,是最容易被忽略的“相对收益账”,或者叫“机会成本账”。你的钱,放在这里“站岗”,就意味着错过了其他地方可能出现的机会。高盛的报告,本质上是在告诉你,坚守此处的“值博率”依然很高。但问题是,这个判断是基于他们的模型和信息优势。而你,作为一个普通人,是否真的理解这个“值博率”的底层逻辑?当一个板块人尽皆知,交易极度拥挤的时候,它的相对收益空间,是不是已经被严重压缩了?你的资金,有没有可能在一些更冷门、更不拥挤的地方,获得更安稳的复合收益率?这笔账,考验的不是你对某个公司的理解,而是你对整个市场生态的理解。
算完这三本账,你再回头看那份报告,感觉可能就不一样了。它不是圣经,更像是一个路标。但沿着路标走的人多了,路本身可能也就被踩坏了。
聊完怎么“算账”,我们再退一步,从一个更长的时间轴来看这个事。所有科技硬件的崛起,几乎都遵循着一个相似的剧本。
第一幕,叫“创世纪”。一个新的技术应用(这次是AI大模型)横空出世,市场突然发现,需要一种全新的、性能爆炸的“基础设施”来支撑它。于是,卖“铲子”的公司应运而生。光模块,就是AI时代最锋利的那把“铲子”。这个阶段,故事性感,逻辑通畅,股价一飞冲天,大家比的是谁的想象力更丰富。
第二幕,叫“大航海”。需求被验证,订单雪片般飞来,所有人都看到了金矿。于是,行业里的玩家开始疯狂扩产,资本也拼命往里砸钱。这时候,财报上的数字开始变得极其亮眼,营收翻倍,利润暴增。高盛的报告,其实就是对这一幕最华彩乐章的确认。它们用详尽的数据告诉你,船队已经满载黄金,而且还在不断发现新的金矿(比如从800G升级到1.6T)。这个阶段,大家比的是谁的产能更大,谁的执行力更强。
第三幕,叫“洗牌期”。这也是最残酷的一幕。因为所有人都看好,所有人都去扩产,供给会在某个时间点,突然超过需求的增速。哪怕需求本身还在增长,但只要增速放缓,或者供给增长得更快,就会出现“风格挤压”和“库存过剩”。产品价格开始下跌,毛利率承压,一些技术跟不上、成本控制不好的二三线厂商开始掉队。股价也会在这个阶段经历最惨烈的回调,因为市场开始用“后视镜”去审视之前的狂热,重新进行估值。
第四幕,叫“新秩序”。经过残酷的洗牌,活下来的龙头企业,凭借技术、成本和客户优势,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,行业格局趋于稳定。它们从成长股,慢慢变成了“现金牛”,估值也从看梦境,回归到看盈利和分红。
那么现在,光模块走到了哪一幕?
我觉得,大概是在第二幕的后半段,开始向第三幕过渡的门口。业绩的确定性很高,龙头公司的订单饱满到明年,这是事实。但同时,市场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。所有人都盯着这块肥肉,会不会有新的竞争者入局?需求的增长斜率,会不会因为宏观经济或者技术路线的变化而突然放缓?这种担忧,导致了最近的回调。
高盛的报告,是在告诉市场:别担心,第二幕“大航海”的黄金时代,比你们想象的要长。英伟达、亚马逊这些巨头还在疯狂烧钱买设备,1.6T的船票已经开售,好日子还在后头。
这当然是一种可能性,而且是概率不低的可能性。但作为投资者,你必须在脑子里绷着一根弦:万一第三幕“洗牌期”提前到来了呢?你的仓位,你的策略,能不能扛得住可能到来的颠簸?
我个人的做法,向来比较“无趣”。我不太会因为一份报告,就去改变自己既定的仓位结构。对于这种周期性极强的成长股,我的原则是,在第一幕“创世纪”的朦胧期,用小仓位去“发射”,赌的是想象力。当进入第二幕“大航海”的业绩兑现期,如果逻辑被验证,我会适当加仓,但同时也会设定一个严格的“再平衡”机制,涨得多了就卖掉一点,让利润飞一会儿,但绝不让单一板块的风险敞口失控。
这么做,肯定会错过一些最疯狂的涨幅,看上去很“怂”,但它能保证我不会在第三幕“洗牌期”到来时,被一个浪头直接拍晕在沙滩上。投资这场游戏,比的不是谁在顺风时跑得快,而是谁在逆风时,还能站着。
说到底,无论是市场的回调,还是投行的报告,都只是外部的“噪音”。真正的决策,应该来自于你对自己投资体系的坚守,和你对那三本账的计算。你看懂了多少,想明白了多少,就赚多少认知范围内的钱。至于那些超出认知的部分,涨了是运气,跌了也别抱怨。
就这样吧,算是最近市场波动里的一点个人思考,共勉共戒。
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,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,欢迎批评指正,我们将严肃对待。
宏泰配资-10倍配资可以找谁代注册-配资推荐-炒股配资知识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